作为市政府民生实事任务之一,本市今年市级疏堵工程全部完工,包括东三环京广桥桥下路口改造、增设圆明园西路非机动车道、完善北土城东路进出口等共计20项。
据北京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(以下简称“城养中心”)介绍,疏堵工作密切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区域出行难问题,坚持问题导向,聚焦常发堵点治理、慢行系统整治提升,从影响道路节点运行的微观处着手对症下药,通过对红线范围内道路交通设施进行优化调整,改善道路交通组织、提高通行能力,破解影响交通出行的难题。
路口改造 挖潜既有资源、提高通行效率
城市道路交叉口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节点,承担着车流汇集、转向、疏散的任务,由于“瓶颈效应”,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比路段低,交通需求过大就会引发拥堵。在今年的疏堵工程建设中,本市重点针对东三环京广桥、燕莎桥等易发拥堵路口,通过充分利用桥下空间、调整车道等方式,打通路口瓶颈,提高通行效率。
如在东三环京广桥和燕莎桥桥下路口,利用桥下停车场空间增设北向北专用掉头车道,提前分流桥下路口掉头车辆,减少掉头与左转车辆共同排队等候时间,缓解路口交通压力。在东三环十里河路口通过压缩机动车道宽度、利用步道外侧空间等方式,将路口由原4车道调整为5条(左带掉+左转+2直行+右转),每小时可多放行机动车约180辆,路口通行能力提升约15%。
朝阳北路与金榆路路口改造则实行综合手段,利用隔离带将西进口由2车道拓宽为4车道,并在东进口增设东向东专用掉头车道,同时增设行人二次过街安全岛、非机动车一次左转等设施,优化路口交通组织。项目实施后,该路口东进口方向车辆排队情况明显减少,通行能力约提升30%,缓解晚高峰出京方向灯控路口排队等候现象。
完善慢行系统 保证骑行步行连续性、安全性
疏堵工程在秉承以往缓解道路交通拥堵的基础上,重点对慢行系统进行了专项治理,利用工程手段提高和改善慢行交通的出行条件,规范机动车、非机动车与行人之间的交通秩序,有效提高道路通行效率,进而缓解道路交通拥堵。
圆明园西路肖家河至颐和园路路段沿线学校、社区密集,高峰时段非机动车高达2000辆/小时,但由于该路段北向南缺少非机动车道,大量非机动车在机动车道上与机动车混行,或在人行步道上穿行,影响通行效率、存在安全隐患。本次改造通过利用道路西侧部分绿地新建宽2.5米、长1.1公里非机动车道,并铺设非机动车道彩铺,保障非机动车道的连续性,使行人、非机动车、机动车各行其道互不干扰,消除安全隐患,提升该路段慢行系统出行环境。
受京承高速阻隔影响,西侧芍药居、东侧太阳公元等社区之间通行绕行距离较远,本次改造通过清除京承高速桥下堆土,建设京承高速太阳宫地下通道,方便两侧社区出行,缩短通行距离约600米。
南中轴南纬路、北纬路两个路口存在断头,在今年的疏堵工程改造中,城养中心打通中央御道,行人通过无需绕行,并增设二次过街岛、灯控设施、人行横道线,保障了南中轴慢行系统的连续贯通。
调整交通组织 优化流线提升区域通行
城养中心还通过调整或新建道路进出口、优化交通组织等措施,合理分配道路资源,完善和提升道路设施功能,进一步规范重点区域的交通秩序,提升区域通行能力。
如原北土城东路在安定路辅路与安贞路之间缺少主路入口,导致辅路车辆去往安贞路或调头时需绕行,本次改造通过在北土城东路与安定路交叉口西侧增设1处主路进口,方便周边外运大厦等企业需求,做好营商环境的服务工作。
为服务公共交通衔接,城养中心今年组织开展公交港湾改造,如在育慧东路(东行)公交站,原站台长度不足,公交车需占用机动车道排队,影响道路通行。本次通过工程改造延长公交港湾及站台,为行人提供充分候车空间,减少公交车停靠占用机动车道的情况。同时优化育慧东路与鼎成路交叉口进口交通组织,提高通行效率。
据介绍,城养中心今年还组织完成了西五环内环增设晓月苑出口、西四环玲珑路北增设出口、南苑路与大红门西路路口改造、警备东路与南大红门路路口改造、苏州街海淀妇幼保健院门前道路拓宽等市级疏堵工程。
目前,城养中心正在组织开展2024年疏堵工程方案深化研究工作,计划于明年组织实施万泉河路(进京方向)增设进口加速车道,京沪高速(四环-五环)瓶颈路段拓宽改造,朝阳北路与石佛营西路路口完善等交通拥堵和出行不便问题,不断提高道路通行能力,深化为民服务。